混音的重要程度是否被過分誇大了?

玩音樂心得 音樂製作

混音的重要程度是否被過分誇大了?

嗨,歡迎大家回到音樂製作課,我是阿輝。現在開始我會不定期蒐集一些別人問我的問題,可能是從知乎或者是粉絲團或者IG,然後更新在部落格中,希望在解惑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有這些疑惑的朋友。那我們開始吧!

今天的問題:混音的重要程度是否在一些方面被過分誇大了?

問題敘述:我疑惑的點在於給我上課的混音老師(央音、某傳媒錄音專業),以及自己在看的專著比如Roey Izhaki那本《混音指南》等等,都極力強調混音是門藝術。

在音樂產業中高水平混音和母帶處理如何重要自不用說,而在我的認知里面,作曲決定了作品藝術價值的天花板,好的編曲給垃圾作品雪中送炭,給優秀作品錦上添花(此處省略八百字同行都懂)

如果一個優秀的作曲編曲半成品(假設編曲師沒有順手調任何參數),用照片來打比方,就好比是哪兒顏色不對哪兒主次不突出哪兒喧賓奪主哪兒虛焦了哪兒模糊了乃至整個圖片分辨率低……

但這些都不影響我們能看出照片里是美人還是豬頭,是美食還是奧利給——不影響我們判斷這個作品的作曲和編曲是個什麽水平,最多是音質差;

假設把這個設定的條件極端反轉:屎一樣的作曲編曲(或只是編曲像屎),混音師不許做任何編曲工作上的彌補,那麽再牛逼的人也沒法把它起死回生成一件藝術品吧,(極端假設)高清奧利給?


我的回答:

嗨,我是在台灣接世界各地混音案的混音師阿輝。

就我在混音的角度和大家說說吧。
“你說混音師不準在混音上做編曲的彌補,再牛逼的人都無法讓它起死回生對吧?”

就我的角度,我兩種狀況都有遇過,
編曲編得太多太滿,另一者則是編曲太單調。

因為我基本上幫客戶混音,我都會以”製作人”加上混音師的角度去看事情,也就是說今天在混音之前我就會讓客戶刪減或者新增音軌,大部分都是以

“這個地方的頻率少了什麼,或者這個地方的中低頻太混濁了,必須拿掉一些”

那你說,這是編曲還是混音的問題?

如果編曲的人不懂混音,他可以無限疊加Layer,一層又一層最後糊成一坨屎。如果編曲的人不懂混音他不知道可以疊低八度的吉他讓整體吉他更厚重。

相反的:混音師不懂編曲,他就只會盲目地推EQ推頻率,用Compressor亂壓,他不知道只要疊幾個樂器或者Sample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我反而覺得是每個環節你都去研究,去學習,然後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

不要看不起別的領域的朋友,而是從中吸取能幫助你的領域的精華。

像是大海一般,百納河川。

你可以在這裡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