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音樂被聽見?幫你的音樂行銷5個秘訣!
想讓音樂被聽見?幫你的音樂行銷5個秘訣!
每個玩音樂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聽到,對吧?
大家對怎麼做音樂通常都很有想法,但音樂做出來之後,要怎麼像賣東西一樣推廣出去
這又是另一個學問了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音樂行銷到底在玩什麼把戲!
🎓你將會學到:如何行銷自己的音樂
⏰閱讀時間:8分鐘️
簡單說什麼是行銷
行銷就是把你覺得很棒的東西,想辦法讓大家也覺得很棒,然後掏錢買單的過程
這中間包括了:
-
你要跟誰說?(找到對的聽眾)
-
你要說什麼?(歌曲概念、藝人形象、故事包裝)
-
你要怎麼說?(社群貼文、MV、現場演出)
-
你要去哪裡說?(網路平台、Live House、音樂祭)
你可以把自己、或你的歌當成一個「商品」
透過音樂、造型、人設、影像等等,打造出一個鮮明的形象
在確定你要賣什麼之後,好的行銷就像一場有計畫的冒險
會有一個大目標,然後再拆解成每個月、每週、甚至每天該做的小任務
這樣才不會讓你手忙腳亂,或是一開始就壓力山大
一、知道你的目標
別再傻傻地埋頭苦幹了!設定目標要聰明一點,如果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可以從 SMART 原則開始:
1⃣️ Specific(明確):目標要清清楚楚,不要模稜兩可
你可以找一個你欣賞的音樂人當作一個參考指標,想想他/她有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值得你學習
例如:「年底前,IG 粉絲數要增加 500 人」
這個目標就很明確知道要增加多少粉絲,也知道時間範圍
「在三個月內,官方 YouTube 頻道的訂閱人數增加 200 人」
這樣也很清楚,有明確的平台、增加數量和時間
2⃣️ Measurable(可衡量):用數字說話,把目標量化,才能追蹤成效
不要只是說「我要變有名」或「我要讓更多人聽到我的歌」 這些都太模糊了,不知道怎樣才算達成
例如:「每週至少發 3 篇貼文」 這就是一個可以衡量的目標
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
「每個月在 Spotify 上的聽眾數要成長 10%」
這也是一個可衡量的目標
3⃣️ Attainable(可達成):目標要實際一點,別好高騖遠
不要一開始就設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例如:「一年內成為國際巨星」
可以改成「一年內在本地的音樂圈打響知名度」,這樣會更實際一些
設定目標時要考慮到自己的現況、資源和能力,設定一個稍微有挑戰性,但又有可能達成的目標,這樣才能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4⃣️ Relevant(相關):確定你的目標跟音樂、與品牌形象是一致的
別做一些跟你的音樂風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
例如:如果你是一位創作歌手
目標卻是「成為時尚穿搭達人」,這就跟你的音樂沒有直接關係
目標應該要跟你的音樂事業發展有關
像是增加粉絲、提升知名度、發行作品、舉辦演出等等
確保你的目標與你的長期音樂規劃是相符的
5⃣️ Time-bound(有時限):給目標一個期限,才不會拖拖拉拉
例如:「三個月內發行一首單曲」 、「一個月內完成 MV 拍攝」 這就明確了目標與時間
這也給了如果沒有設定時間 目標很容易就會被無限期延後
有了時間壓力,你才會更有動力去執行
可以把長期目標拆解成短期目標
例如:「一年內發行一張專輯」可以拆解成「三個月內完成詞曲創作」、「三個月內完成編曲錄音」、「三個月內完成混音後製」、「三個月內完成專輯設計與發行」
( ▶️延伸閱讀:用SMART原則設定明確目標!5原則提升團隊效能、滿足個人成長)
二、找到你的「對」的人:目標受眾(TA)
想讓你的音樂打動人心? 想讓你的演出場場爆滿?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先搞清楚你的歌是唱給誰聽的
不要以為「所有人」都會喜歡你的音樂
那是不可能的
找到你的「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簡稱 TA) 才是行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想像你的聽眾:畫出他們的輪廓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會喜歡你音樂的,是怎樣的一群人?
只是模糊地想「年輕人」或「文青」那不太精確
要盡可能地把他們的輪廓描繪出來,越詳細越好
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基本資料:
- 他們是男生還是女生?
- 他們大概幾歲?(例如:18-25 歲、25-35 歲)
- 他們住在哪裡?(例如:台北、台中、高雄,或是更具體的區域)
- 他們的職業是什麼?(例如:學生、上班族、自由工作者)
- 他們的教育程度如何?
- 他們的收入大概是多少?(這會影響他們是否願意花錢買你的音樂或周邊)
2️⃣生活型態:
- 他們平常的休閒娛樂是什麼?(例如:看電影、聽音樂、逛街、運動)
- 他們喜歡在哪裡出沒?(例如:咖啡廳、Live House、書店、夜店)
- 他們使用哪些社群媒體?(例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
- 他們會關注哪些類型的網紅或意見領袖?
- 他們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或生活態度?
3️⃣音樂喜好:
- 他們平常都聽什麼類型的音樂?(例如:搖滾、嘻哈、R&B、電子、民謠)
- 他們喜歡哪些歌手或樂團?
- 他們會因為什麼原因喜歡上一首歌?(例如:旋律好聽、歌詞有共鳴、編曲特別)
- 他們會在哪裡聽音樂?(例如: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KKBOX)
- 他們會花錢買實體專輯或周邊嗎?
4️⃣為什麼是你的音樂?
- 他們會因為什麼原因喜歡上「你」的音樂,而不是別人的音樂
- 是因為你獨特的嗓音
- 還是你與眾不同的創作風格
- 亦或是被你的個人魅力給吸引?
- 還是你的表演風格很吸引他們?
善用標籤:精準鎖定你的聽眾
當你對你的聽眾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 就可以開始幫他們「貼標籤」 這些標籤可以是:
人口統計標籤: 性別、年齡、地區、職業、收入、教育程度
興趣標籤: 音樂類型、喜歡的歌手、休閒活動、關注的議題
行為標籤: 使用的社群媒體、購買習慣、參與過的活動
為什麼要貼標籤?
因為這樣你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真正會喜歡你音樂的人
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媒體下廣告時,這些標籤就能派上用場
你可以根據這些標籤來設定廣告受眾,讓你的廣告只投放給那些最有可能對你的音樂感興趣的人
這能大大提高你的廣告效益,避免浪費預算
( ▶️延伸閱讀:網路行銷新手攻略:如何設定目標受眾(TA)?4步驟找對目標客群)
三、走進人群、設定TA
你可能已經在腦海中描繪出理想聽眾的樣貌,覺得自己對 TA了若指掌
但是,等一下! 先別急著把這些想像當成一切
真正的關鍵是:走出去,驗證你的想法!
想了解你的聽眾,就得走出門,跟他們聊聊,聽聽真實世界的聲音
否則,你可能會做出與現實脫節的音樂行銷策略,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
1. 親友團的殘酷舞台:最親近的回饋
別怕被潑冷水: 先把你的作品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聽聽。 別只找會說好話的人,要找那些敢說真話、給你中肯建議的朋友,這是最直接、最真實的回饋,能幫助你及早發現問題
不只聽「好不好聽」: 除了問他們喜不喜歡,更要深入挖掘他們「為什麼」喜歡或不喜歡是編曲讓他們覺得驚艷?還是你的聲音讓他們印象深刻?了解他們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才能幫助你調整你的音樂或行銷策略
2. 潛入音樂圈:吸收情報,掌握脈動
別當井底之蛙: 多參加音樂產業的講座、研討會、工作坊,這些場合是吸收新知、拓展人脈的好機會,你可以從中了解最新的音樂趨勢、行銷手法、產業動態,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認識其他音樂人、製作人、建立合作關係
別只聽自己的歌: 多聽聽別人的音樂,特別是那些你原本不熟悉的類型,這能開拓你的視野,激發你的創作靈感。 你也能從中觀察到不同音樂類型的聽眾樣貌,以及他們的喜好。
3. 精準鎖定 TA:從想像到真實
不再憑空猜測: 經過了前面的調查和觀察,你對你的聽眾應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現在,你可以更精準地設定你的 TA:
哪些人最有可能喜歡你的音樂?
他們通常在什麼情境下聽你的歌?(例如:通勤時、工作時、睡前、派對上)
你的音樂能帶給他們什麼樣的價值?(例如:療癒、放鬆、激勵、陪伴)
他們會因為什麼原因而願意花錢支持你?(例如:買專輯、看演唱會、買周邊)
他們會在哪裡得知你的消息?(例如:朋友推薦、廣播電台、音樂祭)
持續修正調整: 請記住,設定 TA 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隨著你的音樂事業發展,你的聽眾可能會有所改變。 你要持續觀察、持續調整,才能確保你的音樂行銷策略一直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四、打造你的內容宇宙、制定精準策略
有了明確的目標和 TA 輪廓,接下來就要開始打造你的「內容宇宙」,並且制定一套精準的行銷策略
這就像是為你的音樂建造一個舞台,讓它能夠在這個舞台上盡情閃耀
內容:不只是音樂本身
一套完整的行銷,需要很多「內容」來加持
這些內容就像是你的音樂的延伸,能夠更全面地展現你的個性和魅力
內容的形式非常多元,包括:
吸睛的圖片: 高質感的形象照、專輯封面、宣傳海報、社群貼文配圖
有梗的文字: 歌曲介紹、創作故事、歌詞、社群貼文、部落格文章
動人的影片: MV、幕後花絮、現場演出片段、訪談、Vlog
其他創意內容: GIF、迷因、插畫、漫畫、動畫
如果你一個人搞不定這麼多內容,別擔心,可以找個 A&R(Artist and Repertoire)來幫你
行銷 4P:檢視你的內容是否到位
推出作品後,你可以也可以用商業再用的「行銷 4P」這個經典的框架來檢視,你是不是都準備好了
Product(產品)
你的歌曲品質如何?是否具有記憶點和傳唱度?
你的形象是否鮮明?是否具有吸引力?
你的專輯包裝是否精美?是否能吸引聽眾購買?
Price(價格)
你的演出票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場行情和你的目標受眾的消費能力?
你的實體專輯或周邊商品定價是否合理?
Promotion(促銷)
你有哪些行銷活動或企劃?(例如:社群活動、媒體宣傳、異業合作)
這些活動是否能有效觸及你的目標受眾?
Place(通路、地點)
你的實體專輯在哪裡可以買到?(例如:唱片行、網路商店)
你的數位音樂在哪裡可以聽到?(例如:Spotify、Apple Music、KKBOX)
你會在哪裡演出?(例如:Live House、音樂祭、校園演唱會)
這些通路和地點是否符合你的目標受眾的消費習慣和生活型態?
一起來想一些,策略與步驟
在制定策略之前,你得先回顧你的TA,還有你想要達到的目標,才能綜合兩者想出最好的戰術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你的音樂是民謠音樂,你已經鎖定了20-25歲的喜歡去咖啡廳的年輕朋友
你最近發行作品,希望可以獲得更多的聆聽
通常可以怎麼做呢?
假設你的音樂還沒有發行,我們可以用「網路行銷+實體」來讓更多人知道,
進而達到賣票聆聽的效果。
【發行前】
- 可以先在自己的專頁,做一周倒數的遇熱貼文,闡述自己的歌曲的信息或者概念
- 在快發行的倒數幾天可以貼出歌曲的片段、錄音室工作的片段
- 讓大家預先儲存歌曲,可以加上廣告預算讓文的曝光度更高
- 在發行前可以和合適的社群聯繫,準備發行後的曝光
【發行後】
- 做行銷活動,譬如說轉貼Spotify可以抽實體專輯等,並加上廣告預算曝光
- 到已經聯繫好的社群曝光,例如合適文青的Podcast節目、YouTube節目,宣傳已經發行的歌曲
- 發稿給相關的電子媒體,吹音樂、宇宙電波、那我去聽音樂了等
- 電台也可以,對方有興趣可能會敲採訪或通告
- 和咖啡廳合作,憑購買實體作品可以得到優惠飲品
記得,在這些互動的時候你都要忠於你的人設,包含你的音樂、商品都是。有幾個一定要做的事情,大家也可以記下來
平時記得多互動、了解粉絲喜好習慣,回粉絲留言與訊息
演算法喜歡互動多的文章,維持發文頻率
不要急著下廣告,可以先多累積內容(錄音日常、mv預告、宣傳倒數等)
可以搭配周邊商品、或製作IG濾鏡等,吸引大家的眼球
五、數據會說話:定期回顧與分析
別忘了定期檢視你的行銷成效 現在的社群平台都內建了超強的數據分析工具
像是 Facebook 的洞察報告、Instagram 的專業主控版、YouTube 的數據分析等等
這些工具就像是你的行銷儀表板 可以讓你清楚看到各種數據
總結:不要害怕面對數字
回顧你做的每一個音樂行銷活動,大大小小的嘗試都不要放過
看看有沒有達到當初設定的預期目標
如果有達到目標,就繼續照著成功的模式做下去,並且思考如何再最佳化、再突破
如果沒有達到目標 也不要氣餒 這很正常 好好坐下來,仔細檢討哪裡出了問題,是內容不夠吸引人
是目標受眾設定錯誤 是宣傳管道不對 還是執行上有什麼疏漏,找出問題所在,下次改進就好
持續優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行銷就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實驗,沒有一套公式可以保證每次都成功
你要不斷嘗試、不斷學習、不斷調整 從數據中找到優化的方向
才能讓你的音樂被更多人聽見,讓你的努力開花結果
把數據分析變成習慣
不要把數據分析當成一件苦差事,把它變成你的日常習慣
每週、每月定期檢視數據
你會發現,數據其實很有趣
它能告訴你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幫助你更了解你的聽眾,做出更有效的行銷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