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音樂製作的 Compressor 是什麼?看這篇就對了!

關於錄音 音樂製作

搞不懂音樂製作的 Compressor 是什麼?看這篇就對了!

Compressor ,是許多人在混音時最搞不懂的。

今天這篇文章來幫助大家全盤的了解。

(如果你還不是很了解混音是什麼,請先讀這篇「混音是什麼」)

最早的Compressor源自於廣播,因為廣播的Radio傳輸與音樂聲波傳輸的原理並不相同,在音量過大的時候,會造成廣播時聽眾播放的時候有破音Distortion的現象。

當初為了避免此一現象發生,故研發了一個電路裝置避免聲音在某一個Level破掉的防範機制,這便是最一開始的Limiter,後來學者們發現這個裝置可以讓聲音變得更大、集中而有力道,而漸漸地變成混音之中的標準工具。

為什麼要使用 Compressor ?


Compressor的使用變幻莫測,他是音樂製作錄音或者混音裡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到了表演現場你也會很常看這個效果器存在於到吉他手或者Bass手的效果器盤。

首先我想請大家記住兩個點就可以了

1. 增加顆粒感 (Transient Control)
2. 聲音穩定性 (Volume Control)

這兩個是就是主要Compressor的功能,就是如此簡單。

現在我們打開任何一個音樂撥放器,從頭到尾聽一遍一首歌,最好是選擇有鼓、主唱、吉他、Bass的樂團標準配置。

解析一下這首歌曲,什麼是你覺得一顆一顆的樂器?什麼是你覺得需要穩定持續的樂器?

我們來公布正確的解答:

1. 顆粒感樂器:大鼓、小鼓、Tom類
2. 穩定樂器:鈸類、吉他、Bass、人聲、鍵盤

不知道你的答案是否跟我一樣,所謂顆粒感就是在一首歌曲中,你需要的短促而有力量的。

而穩定樂器就是代表,當他在演奏時,你不希望有太多的音量差異,最好能夠音量一致,聽的時候可以持續聽到所演奏的樂句。

分清楚這兩個差異之後,在使用Compressor上就能更為得心應手。

Compressor就像一隻手


我喜歡和同學們這樣分享,用具象化的譬喻讓大家更容易想像。

把Compressor比喻做一隻手來抓取聲音。

當聲音超過一定的量的時候,會把他抓下來。

而這隻手你可以選擇去抓取的速度,也就是時間的快慢。

利用手的概念就可以帶入Compressor非常重要的幾個數值,現在為大家一一講解。

1. Threshold:


中文又稱閥值,是聲音超過這個音量,Compressor就會開始動作的數值。

也就是你選定一個頂峰音量,讓這隻手開始把音量抓下來。

這是Compressor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但閥值本身的數值一點都不重要。

而是要看你對於聲音的Gain Reduction多少,也就是你壓縮了多少dB。

這個是常見的一個Compressor Plugin,你可以看到在GR這裡他壓縮了6dB

也就是在-25dB這個Threshold閥值,這裡的音頻超過了6dB,所以會被我們的Compressor這隻手抓下來。

驅使超過 Threshold 的音量與沒超過 Threshold 的音頻拉近,你可以看到上上圖的粉紅色音頻和水藍色音頻變化。

你所設定的閥值就決定你聲音壓多少dB,是我們必須關注的,而不在於Threshold的數值本身。

Gain Reduction 多少dB所造成的聲音結果都不一樣,總體來說

-3dB:輕度的壓縮,如果你的聲音已經是相當穩定的,小幅的壓縮能讓聲音更平穩。

-6dB:中度壓縮,壓縮接近這個數值時,大部分人都會聽出Compressor的作動,讓聲音的效果明顯

-12dB:重度壓縮,非常接近Limiter的使用方式,也就是Threshold上的聲音拉下12dB,幾乎是過大聲的音量全部不要的做法

但這聲音變化跟Attack Time還有Release Time還是相當有關。

詳細的聲音實測,我都在第一次混音就上手的課程內容中了。

2. Make Up Gain


中文又稱作音量補償,與Threshold相對,也是聲音穩定或者顆粒感抓出之後的重要數值。

當你經過Gain Reduction壓縮的流程,讓音量大小差異相近之後,你會發現整體的音量其實變小聲了。

如上圖所示,加了Compressor音量漸趨平穩後需要再加入Make Up Gain補償壓小之後的音量,

讓聲音的能量平穩後還可以像是原本的音量一樣大聲,但因為你是所有的音量平均推大,聽起來會更有力量些。

一般Make Up Gain的使用方式,我會參照Threshold裡的Gain Reduction壓縮了多少,就補償多少dB回來。

3. Attack Time、Release Time


Attack Time代表的是那隻Compressor伸手去抓住過大音量的手,要多快去抓。

而Release Time則代表抓住後放開需要多少時間。

通常我們手要去抓取一個東西,一定要一段時間的對吧?

音樂的音量是變動的,有點像是在跑動的生物,咱們就舉一隻天竺鼠當作例子好了。

假設我們把天竺鼠放在一條「線」上,這條線名字叫做Threshold,天竺鼠會亂跑、狂亂的跑,(笑)

如果天竺鼠跑超過這條線時,我們就要抓他回去這條線內,低於這條線的時候不理他。

好,因為天竺鼠跑得飛快,現在假設他跑到超過的區域了,我們要將他抓回去。

但我發現他超過,這個行為需要時間,這個就是Attack Time

因為天竺鼠是很活潑的每秒都在動,當我抓著他在走的時候,他蠕動的掙脫要低於到Threshold這條線。

已經低於Threshold,但這時候我手還沒有放開,

我需要一段時間手才能放開,而這就是Release Time。

在音樂的世界裡面,我的手代表Compressor,天竺鼠代表音樂的音量流動。

控制抓取時間與放手的時間,就是Attack和Release做的事。

當Attack Time慢一點

我的音訊的最初最大聲的地方就會留下來,但是後面的聲音就會被壓下來,延音Sustain變小,所以顆粒感就出現了。

當Attack Time快一點

一發現音訊超過,馬上抓取下來,讓我們不放過任何音訊,馬上抓下來,讓大聲的部分變得與Threshold之下的聲音音量接近,聲音趨於平穩。

當Release Time快一點

一碰到Threshold之下的聲音,馬上放手,保留聲音的延音,延音變長了。

當Release Time慢一點

一碰到Threshold之下的聲音,還不放手,聲音的尾巴,Sustain延音都被壓縮到了,所以延音變短。

下次忘記怎麼使用Attack跟Release的時候,可以想想這個天竺鼠的故事。

4. Ratio


壓縮比率代表的是,聲音以多少比率壓縮下來,通常跟聲音的緊密度有關。

想像一下一塊海綿,用力壓之後會變緊密,這也就是Ratio上面的數值的意義。

8:1壓縮比率,代表的是超過Threshold的聲音往下拉到1/8的音量。

藉此你可以去試試看各種不一樣的搭配的 壓縮效果 ,通常我會從4:1當作我的起手式,去聽聽看聲音的變化。

同樣的,詳細的聲音實測,都在第一次混音就上手的課程內容中了。


現在大家是不是都學會 Compressor 了呢?

運用 Attack 和 Release Time 的技術,就可以達到聲音穩定以及顆粒感等兩種不同的需求。

不再看著Compressor上面的數值,你認識我我不認識你。

Compressor的 壓縮效果 使用是需要多嘗試與多練習的,你可以運用今天的文章應用到往後的混音中。

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想要更詳細更有系統的學習完整混音的話,可以參考下方的課程。

文章回覆 (2)

  1. […] 搞不懂音樂製作的 Compressor 是什麼?看這篇就對了! […]

  2. […] 搞不懂音樂製作的 Compressor 是什麼?看這篇就對了! […]

你可以在這裡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