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你需要Sub低音喇叭的理由

低音喇叭、Sub
器材開箱 音樂製作

4個你需要Sub低音喇叭的理由

嗨,我是阿輝,今天要跟你分享「4個你需要Sub低音喇叭的理由

歡迎你回來,今天我來分享我的進步

我的混音從3個月前的這樣,變成這樣

 

最大的區別,就是我買了一個Sub

你可以點這裡,直接過去看影片,或點下方直接看

看到這個標題,你是不是在想

我的房間已經轟得要命、低頻髒死了

為什麼還要再花錢買一個Sub?

你跟原本的我想的一模一樣

這裡兩三個月以來我一直在閉關修練,適應新的混音系統

現在我非常喜歡我的2.1系統,你可以聽我娓娓道來

Subwoofer (低音喇叭)是什麼?


Subwoofer (Sub) 是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重現低頻的喇叭

SubWoofer的目的是,填補難以重現的低音區域,通常在20-150Hz之間

單體通常比較大,通常直徑為8-16吋都有

吋數越大,可以提供的音量就越大、下潛越深

所以你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要能聽到越低的頻率,單體就必須要越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只用一般雙聲道系統,難以實現聽到全頻段的原因

一個10吋以上的喇叭,擺在一般家庭、工作室的桌上、喇叭架上並不實際

回到開頭,為什麼我覺得你會需要Sub?

以下4點是我的使用經驗,你可以參考一下

1. 降低主喇叭的負荷


一般監聽音箱,試圖覆蓋更多的頻率範圍

你會很常看到外面賣喇叭的會說

強調他們的喇叭下潛到多少,讓你可以聽到更多的低頻

以我的喇叭為例,官方說的頻率範圍為45Hz – 31kHz

但如果加上空間的影響,其實很多的頻率你是完全聽不到的

加入了Sub之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就是我的主喇叭變得非常清楚、非常開闊

因為你的主喇叭他並不需要再發出那些,他發不出來的聲音能量

舉個例子,以往你可能覺得

大鼓在混音中的「某音量」才夠

殊不知在你聽不到的低頻頻段

大鼓已經太大聲了,但你自己並不知道

你可能會說,那我用耳機不就好了嗎?

我們繼續往下看

2. 混音、編曲,音色會大幅改變


當你把低頻與主喇叭的分離

你的音色、音量大小都會開始變得更不一樣

以往我在做混音,是在主喇叭上混了7至8成,然後再用監聽耳機檢查

我從剛開始混音到現在,一直都是這個流程

當我發現低音不夠的時候,我會調整的只有大鼓、Bass的音量

但實際上樂器的音色,再用了Sub之後都會大幅改變

你會知道說大鼓不需要拿掉那麼多中頻、bass的低頻已經足夠、清楚,不需要再用其他頻率來增強存在感

你從音色、就可挑選更合適的聲音

因為在雙聲道系統主喇叭,低頻的通常會佔住很多的空間,

你很常會有一個感覺

那些混得很棒的歌,低頻怎麼那麼多擠在中間

當你做了更多的EQ、Compressor處理,把Bass拉小聲,你會有一種很自大的感覺是

「哼,我怎麼麼混那麼好,比那些大師的都還乾淨!」

殊不知,這些都是因為你聽不見更下潛的頻率

你想像一下,原本只能在這樣有限的頻率下去混音,平衡

但是你現在多了一大段空間,可以再去擺放你的頻率,肯定更游刃有餘

因為我也是這樣,直到使用了Sub我才完全懂

我以前混的作品,有些真的不是很好

你不用在壅擠的雙聲道裡面,去細切每一個頻率、去做超多的壓縮

譬如說這是新版本混音的鼓組、吉他、Bass,你可以發現,音色從一開始就長的不一樣

 

3. 更有自信做任何音樂上的處理


當你擁有更寬廣的聽感範圍,連最低都有的時候

你非常容易判斷什麼是混得好、編得好的

就像是一面照妖鏡

再你不用”猜”低頻了之後,你的混音、編曲都可以上一個檔次

甚至可以幫別人做母帶,都有如黃袍加身

4. 小空間、小吋數喇叭救星


我的工作室空間並不大,長寬在350x450cm左右

我一直都知道,5吋的喇叭是最適合我的

但當我這樣選擇了之後,勢必就會因為物理上的限制而聽不到更多的低頻

而Sub剛好就補足了這部分的缺失

讓你更有機會用小吋數的喇叭也能做出高品質的作品

如果你打算要使用Sub了

有4個使用建議,給想要加入Sub教的你,需要注意

1. 監聽校正、空間處理是必須的


雖然已經說過很多次,監聽校正與空間處理的重要

但在有Sub的2.1環境尤其重要,如果沒有開監聽校正

你叫了一個低頻兇猛的老哥,來你的環境,會聽起來更可怕

同場加映:如何做聲學處理

聲學處理
聲學處理

2.注意擺放位置、相位


Genelec官方建議,Sub的擺放位置,為離牆面60cm以內

離牆過遠會造成更多的低頻抵銷,而這個抵銷是你用任何監聽校正都補不回來的

所以建議你可以多測試幾個位置,去聽看看聲音的變化,找到一個你自己喜歡、聲音又準確的甜蜜點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相位

因為擺放位置的不同,「主喇叭到耳朵」與「Sub到耳朵」的距離並不一定會一樣

那因為距離的差異,有可能會有低頻抵銷的狀況

這時候你要記得去切換Sub喇叭上面的「相位反轉」功能,以免用了Sub低頻還因為取消而越來越少

3. Crossover分頻點的選擇


每一個低音喇叭都一定有分頻點,英文名稱為Crossover

Crossover的是一個頻率數值,常見的是從60-100Hz,你都可以自己選擇一個

例如下方這張圖,意思就是85Hz以下主要由Sub來發聲,85Hz則主要由主喇叭來發聲

我目前設置的CrossOver是90Hz,是我測試過85、100等頻率之後自己選出來的

在選擇Crossover分頻點的時候,除了自己的個人喜好外,也可以打開DAW試著去混音、去編曲看看,去看哪一個點自己做出來的成果最棒

4. 附加功能


除了最基本的相位反轉、Crossover`

也有些監聽喇叭帶有可以接踏板的功能,你可以接上一個踏板就Bypass你的Sub

讓你可以單聽音樂中沒有極低頻是什麼樣子

像我選擇7350A就是因為看中,他可以適配整套的Genelec監聽系統校正

所以你也可以注意一下有沒有什麼附加功能是你所需要的

所以,真的要買嗎?


如果你問我答案,我當然是說對

有了低音喇叭之後我的混音、編曲等級

都越來越接近心目中想要的樣子

而且跟我的混音參考軌也越來越像

但須不需要買很貴的? 答案則是不用

我除了聽過Genelc 7350A以外,還聽過Nuemann、Yamaha的Subwoofer

坦白說,聲音沒有差別到太大

其實也非常合理,如果只是要發出20-150Hz這樣的低頻

你可以想像一下用一個EQ的Plugin,只留下這部分的聲音

其實他所能辨識的東西真的有限

除了吋數能發出的音量區別,我想各家聽起來都不會差太多

但光是一個Sub,去分擔你的主喇叭不用發出低頻

聲音區別就天差地遠了

希望有機會呢,你也可以去試試看!


這裡,有許多能讓你快速、更有效率進步的課程

不管是編曲、混音、母帶都很有幫助

趕快過去看看吧

我是阿輝,我們下次再見!

你可以在這裡留下你的想法

要離開了嗎?

別錯過,僅有一次的超讚福利!

新會員_200元購物金

註冊新會員
信箱領取200元購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