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塊就能開始做音樂、出專輯?你需要的器材清單 – 新生訓練3
2020 年 3 月 16 日 2021-07-05 0:35一萬塊就能開始做音樂、出專輯?你需要的器材清單 – 新生訓練3
嗨,各位音樂人,網站為你準備的新生訓練已經到了尾聲,想必你已經從前兩篇「作詞、作曲、編曲」之間的差別」 與「錄音、混音與母帶之間的差別」的內容之中學習到了整個製作音樂的流程了。最後一集就讓我帶大家一起來看做音樂的所需要的器材清單。
建議搭配下列影片,可以更了解本文章的內容
在看正式文章內容之前先來追蹤你常用的社群吧!
- 如果你想要看更多我講解的音樂製作影片,可以訂閱的我的YouTube頻道唷
- 你也可以追蹤Instagram,裡面有許多不一樣的精華內容唷
- 粉絲專頁這裡則是會定期產出故音樂製作內容
追蹤訂閱完了嗎?好,那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音樂製作的器材必要的有:
- 電腦
- DAW
- 錄音介面
- 耳機 / 喇叭
非必要,但是有會更好的:
- 麥克風
- MIDI鍵盤
首先讓我們從電腦開始說起:
1. 電腦
要開始在家做音樂,在這裡我會建議你的電腦至少等級至少需要三萬新台幣以上,
- CPU時脈至少要2.5GHz,能超過3 GHz是更好的。
- 記憶體RAM至少要有 8G以上,能到16GB以上為佳
- 有一個SSD硬碟可以存取,另一顆可以配HDD傳統硬碟就可以了,主要用來儲存音源資料
這些規格在你購買電腦的時候都會有,記得注意一下。
#該買 PC 還是Mac?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像我就是用不習慣蘋果系統的人,我從頭到尾都是Windows在製作音樂,十年來如一日,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問題。在電腦系統的選擇,我認為是用的順手最重要,蘋果在軟體整合上有比Windows優勢的地方,但如果你真的用不順手,勸你還是不要;可以先去店面試用看看,不一定大家都用蘋果就比較好,做出來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Windows也便宜一些嘛。
#該買筆電還是桌電好?
這個問題以前也困擾我許久,但答案其實蠻簡單的。筆電與桌電差異在於散熱、行動性、價格。筆電若是要達到桌電的規格,通常會比一般家用筆電增加五千到一萬以上的價格。如果你沒有行動上的需求,組一台桌電是能以較少的預算得到你想要的規格。但,請注意,筆電並非不能做混音與錄音,我至今還是使用筆電來進行製作的。
2. DAW (數位音訊工作站)
就像拍照,你需要修圖軟體。想當然而,你需要一個錄音、混音軟體來做音樂,用專業一點的講法叫做數位音訊工作站 (DAW),也有人稱它為編曲軟體,我自己呢比較喜歡DAW這個說法。
在這裡你有很多種軟體你可以選擇,有趣的是每個錄音軟體混音出來的聲音都不一樣。在這部分我的建議是,選擇你順手的就好。
常見的有 Pro tools , Cubase , Studio One , Logic Pro , Reaper 這幾套。我自己的選擇是 Cubase ,我喜歡他直覺的軌道串聯,用了好多年都不會膩。這些錄音軟體,專業版的大約都在一萬上下,對初學來說可能是一個非常重的負擔,現在台灣也有很多販售教育版的可以減輕大概一兩千塊的負擔。
也請大家看下面這張圖,是DAW與PC或者MAC的系統搭配,你在選擇DAW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你想要用的DAW能不能在你的系統上運行

不過像是Pro tools, Cubase, Studio One都有免費版或者隨著介面贈送的軟體版本的可以讓你先玩玩看、錄錄看。
別因為預算限制而遲遲無法行動,達到每一步的小成就,都是你向目標前進的一步。
3. 錄音介面卡
錄音介面就是將你的麥克風、吉他轉換成電子數位訊號到電腦裡的關鍵器材。沒有這個你什麼都無法開始。在這裡我們稱為AD/DA (Analog→Digital、Digital→Analog) 的過程。
然而訊號的轉換技術,牽扯到你的預算,通常價格越高他可以擷取到聲音的完整度就越好。但如果你是初學者,千萬不要越級打怪,去買了一個幾萬的錄音介面,卻發現弄出來還是跟一坨大便一樣,那通常一下子你就會想放棄了,然而這一點都不是介面的問題呢!
選擇錄音介面不外乎就是看前級的好壞、以及你需要多少的輸入與輸出。(延伸閱讀:前級)
造價越貴的通常就是前級越好,而前級越好相對你的麥克風錄到的聲音、樂器的聲音也就越乾淨越好聽。另一個造價貴的原因就是輸入輸出的增加。

初學者的錄音介面我最推薦的是Audient ID4或者ID14,價格便宜,錄音出來的聲音又乾淨漂亮。另一個我會推薦的是Yamaha的UR系列。
除了本身商品品質不錯外,這兩款錄音介面都有贈送Cubase Ai的錄音軟體,讓你可以不用再為了購買DAW而煩惱。
4. 監聽耳機 or 喇叭
如果你是一個樂手,不錄製樂器的話,你已經準備好可以開始進行你的第一首歌的 錄音 了!將你的樂器如第一張圖般插上去,就可以開始了!
但等等,你看出來了嗎?你還少一個聽起來準確的東西,你總不會想要用電腦的自帶喇叭混音吧?那感覺就像用手機看電影一樣啊!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在開始進行「 宅錄 」時你需要一個聽起來至少是”自然”的器材,那會是喇叭抑或是耳機。
在你預算不足的時候,我會建議你使用監聽耳機。監聽耳機的選擇不是要選好聽的、娛樂用重低音,以那種器材的混音出來會很可怕的。我們是要選擇針對聲音頻率響應平整的,監聽耳機。(頻率響應:就是針對聲音的頻率,能夠準確反映出來的現象)
舉個例子:

這是最多人使用的Sony MDR 7506反映聲音的曲線,可以看到是平整的只有在高頻的地方有很多做了一點提升。
而這是另一隻值得推薦的ATH的M50x監聽耳機,我不喜歡MDR 7506的高音刺痛感,所以選擇了這支。

監聽耳機大約都在五千元左右!然而,更好的選擇是,你可以買一對監聽喇叭,可以聆聽到音樂的廣度、深淺,那個感受是和耳機是完全不同的,在這邊初階監聽喇叭我推薦的是Yamaha的HS 5,我直到2018年前,做國外樂團的專輯也都還在使用。監聽喇叭建議要買的話要直上萬元以上的才夠用。
喇叭跟耳機是一個掏光你錢包的大坑,但就和錄音介面一樣一分錢一分貨,更高的預算會有更好聽更準確的音色。
基本上有上面4樣東西就可以錄音了,我也是這樣開始的,接下來是一些算是有點基本,但是不一定必要的東西。
5. 麥克風

除了監聽是一個花錢的超級大坑外,麥克風也是很可怕的。從幾千塊到數萬的麥克風都有。麥克風有分成「電容式」和「動圈式」,主要是接收聲音與傳輸聲音的方式不同,後面會介紹給大家認識,但是初學的你來支Shure SM57或者SM58吧!這個初階的麥克風就可以當作你第一個一起進行人聲、樂器 錄音 的好夥伴。
天啊,你也能跟大錄音室用一樣的喇叭呢!SM57在錄音室都會拿來錄製樂器與音箱,至於SM58則是每個表演場地幾乎都會有的麥克風。所以你可以挑一支當作你的錄音室借的第一把武器。

簡單有個概念
A.動圈就聲音傳到到震膜,震膜與線圈一起移動,與磁鐵產生感應電流就會產生訊號!
B.電容式,因為需要電源的驅動,在震膜與隔板之間有產生電子,只要震膜與隔板之間有震動改變了電子流動,就會因此產生訊號。
所以電容式通常較為敏感,錄出來的唇齒、高音比較細膩。但細膩不一定是最好的,有時候太細膩的聲音並不適合你的音樂,像是我製作重金屬樂團,電容麥克風就相對比較不適合為嘶吼這樣的聲響來 錄音 。
6. MIDI鍵盤
除非你所有的樂器都是要真實錄製,不然MIDI一定是創作中不可能或缺的工具。(如果你還不知道MIDI是什麼你可以看這)
當你購買了DAW之後裡面基本上都會附上基本的音源,譬如說鼓組、BASS、弦樂、合成器等。這時候你就需要MIDI來協助你做音樂。我之前有示範在Cubase中如何使用MIDI來做音樂。
你可以在你的MIDI介面之中用滑鼠來創作,但是那似乎就少了許多音樂創作的樂趣。有了鍵盤的話你可以用雙手去演奏去美妙的音符,做音樂起來也可以比較開心吧!
因為我自己完全不會彈鋼琴,所以我選擇最初階的MidiPlus的AKM320,一個連台幣兩千元都不到呢!
總共花費是多少呢?
以下是新台幣計費(人民幣請除4.3)
如果你的電腦配備已經很好或者不錯了,你可以先買以下的東西就可以開始做音樂了

補個電腦的話價格就是再往上一些

那如果你將所有的上述提到的六點都買下來,並選擇最初接的話,也不至於到非常貴。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想開始做音樂的你。
只要你跟著這篇文章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器材,一步一步買下來,就可以開始自己在家做音樂了。期待聽到你的聲音!
如果你想要更快速的學習混音,我們有提供初階課程與進階課程唷: